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秋分到来之际,为让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国节气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了解,9月27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精心策划的“秋韵・草木山大——掐丝珐琅传统技艺体验”活动顺利举行。
活动伊始,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在讲解员张铭心、刘婧怡两位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位于位于知新楼24、25楼的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期间,新生们通过实地观摩基地内的各类主题展览,不仅直观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切实明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文化传承领域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为后续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播实践奠定了认知基础。
随后,新生们来到基地25楼的诸子讲堂,开启掐丝珐琅体验课。主讲人张维昊以鲜活有趣的开场方式点亮全场。他以秋分节气为切入点,结合时节气候、物候特征,系统讲解秋分的起源故事、传统习俗,以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独特价值。生动详实的知识点为新生打开认知秋分的全新视角,现场氛围逐步升温。

在节气文化导入后,讲解内容自然过渡至本次活动核心——掐丝珐琅传统技艺。主讲人通过播放专题短视频、分层次拆解等方式,清晰阐述该技艺的历史渊源、复杂制作工序,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承路径与创新应用方向,进一步激发新生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探索兴趣,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扎实基础。
在实践体验环节,主讲人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他从掐丝力度控制、粘丝精准度技巧,到上色时的色彩过渡要点,逐项进行示范讲解;助教团队同步配合指导,确保每位新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要领。“掐丝时要注意力度均匀,才能让丝的线条更流畅”“上色要从浅到深慢慢晕染,这样色彩才更自然”——在专业指导下,新生们迅速投入制作,全程展现出极高的热情与创造力:他们仔细对照图样弯曲铜丝、精准黏接,让作品轮廓逐步清晰,不仅掌握了掐丝珐琅基础技巧,更体会到传统技艺所需的专注与细致。

点蓝环节作为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步骤,新生需将珐琅釉料精准填充至铜丝勾勒的图案中,在助教的耐心辅导下,大家逐步掌握填充技巧,实现色彩与图案的融合统一。制作期间,新生们自发交流经验、分享创作心得,现场氛围温馨热烈。尽管部分新生是首次接触掐丝珐琅,操作中遇到过细节难题,但在授课团队的协助下,均顺利完成作品。

活动临近尾声,新生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掐丝珐琅作品展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同时主动分享参与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传统技艺的认知与认同。
此次“秋韵・草木山大——掐丝珐琅传统技艺体验”活动,不仅为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搭建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未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与节气,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助力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