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国际教育学院嘉宾剧社首场话剧——《北京人》在学院报告厅公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兵老师、国际教育学院王勤老师观看演出并进行了点评。来自国际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话剧爱好者观看了本次演出。
本次话剧选取了曹禺先生的《北京人》中的第三幕为脚本,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演出分为两景,分别由不同的两组同学进行人物扮演。
当穿着长衫、女伴男装的姜晶琨同学开始了她的“江泰”人生,既妄想“革命”、又软弱滑稽的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年迈的白发“奶妈”形象也被黄天妮表现得既慈祥又无助。话剧第一景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瑞真”和“愫芳”的对话中,“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凄凉又甜蜜的日子”。一声声对于爱的无私的诠释,让现场观众不禁动容。
第二景的大幕随着唐蓓蓓同学扮演的刁钻刻薄的“思懿”的上场打开,当软弱的“文清”碰撞泼辣的“思懿”,奇妙的化学反应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演绎的淋漓尽致。江泰的醉酒、愫芳的告别、老太爷的愤怒,每一个具有戏剧效果的细节都被不是专业演员的同学们处理的精细而又到位。
马兵老师在观看完演出后表示对同学们认真的演绎十分感动,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现当代文学时多阅读经典、品味经典。王勤老师也在观影后谈及了自己与曹禺先生的一点渊源,称赞话剧的演出很有情景感。《北京人》话剧的演出凝聚了国际教育学院2013级本科生的心血,四位导演赵宇宁、夏之烨、郑东方、毛尚祎用尽心思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编导了极为经典的演出。话剧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让话剧的参与者和观看者更接近经典,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