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三个课堂”公益团队赴河南确山开展专项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09 点击数: 作者: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提质增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润乡村, 7月5日至9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三个课堂”暑期教学实践团赴河南省确山县进行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确山县副县长吕国凯、确山县第七小学校长宋艳出席相关活动。

“华彩课堂”匠心传承:激活文脉,赋能乡土

实践团队聚焦文化传承创新与“五育融合”,精心设置“漆韵千年·匠心传习”、“字里乾坤·活字密码”、“绒华生辉·非遗新绎”、“钺鉴古今·礼乐新创”四门核心文化体验课。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码活字印刷的文明智慧、创构青铜礼器的当代表达,以文润心;探秘大漆艺术的千年文脉、传习绒花非遗的匠心技艺,以美培元。此次“华彩课堂”,通过创新教学形式,配套开展“漆扇妙合·确山情缘”、“活字缀诗·妙语成篇”、“甲骨塑形·古意新探”、“旧报焕彩·霓裳新生” 等互动环节,多维度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拉近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为当地教育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植根乡土,面向未来。

“日新课堂”聚焦人才振兴,驱动乡村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

“日新课堂”教师文化教学赋能公益课程通过系统化师资培训,切实提升乡村小学教师创新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能力,保障高质量文化课程的常态化输出与驻地化发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本次课程由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青联副主席张斌老师开设“AI+BOPPPS教学设计工作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支点,结合“哲思”教学理念、“睿思”教学内容、“匠思”教学方法、“反思”评价体系、“创思”知识迁移的“五思”教学创新设计,构建高水平教研共同体,推动技术赋能的教育创新探索,为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与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彰显高校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学术引领力与社会责任感。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地区与山东大学定点结对帮扶县,确山承载着推动乡村教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期许。“‘三个课堂’赋能乡村教育”是“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乡村振兴育人项目之一。此行,“三个课堂”公益团队紧扣国家所需、乡村所盼,立足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将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形成的标志性育人成果系统引入确山,矢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山大学子以青春奋斗扎根中国大地,用赤诚奉献诠释强国担当,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奋力谱写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崭新篇章。





文/李昱琨 邢皓然 陈雨 王娜 田佳豪 王宇鹏         图/李昱琨 王宇鹏         审核/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