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至17日,国际教育学院举行第27届教学研讨会。会议包括大会报告和主题研讨等环节,大会报告设置线上会场同步直播。院长马晓乐和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副院长王彦伟主持16日大会报告,该环节邀请蔡燕、张云、崔依冉、崔萌四位教师发言,分别围绕科研育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文科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主题展开。蔡燕以“科教融汇 学研相济 知行合一——科研育人路径探索”为题,结合自身科研育人经历,提出组建师生科研团队、利用好新文科平台、优化科研训练模式、建立伙伴师生管理、组织凝练科学问题是协同提升师生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张云在题为“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的专题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带领学生团队实施“绿色中国”主题式数字资源研发,实施团组教学,进行赛教结合探索的全链条实践育人模式。崔依冉介绍了循证教学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分享了课堂视频行为数据分析、神经生理数据分析在教学案例和科研中的作用,对循证教学视域下“技术+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崔萌介绍了学院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分享了实验语音学课程教学案例和师生科研产出。
主题研讨环节,第一组以“高级中文书面语教学与研究”为主题,从本体研究和教学改革两个层面,讨论了面向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路径,并结合当前技术赋能背景讨论了人工智能辅助学术写作、语料库驱动的中文学习词典研发等热点问题。第二组围绕“‘中文+专业’课程群及其教学资源开发”的主题,在研判专门用途汉语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享了“中文+商务”课程建设与资源研发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国际学生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第三组以“数字技术与国际中文教学”为主题,在讨论“云”体验和人物数字档案等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课程的学理依据和设计框架的基础上,围绕ChatGPT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系列变革,以及对体验式文化教学实施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热烈讨论。第四组以“产教融合与赛教结合驱动人才培养创新”为主题,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申请的背景及进展情况,讨论了国际中文教材与教学资源课程的创新实践及未来设想,分享了如何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并就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精准施教进行了探讨。
蔡燕主持17日大会报告,新进教师刘威童、张萌萌、巴扬、郭瑞分别以“跨学科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文学物质性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文化课程探索”“中国典籍的国际传播——以东传朝鲜为例”“语言商品化、语言拜物化和语言市场化”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她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分享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马晓乐以“国际中文教育新貌与大学责任”为题作大会总结报告。她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关切,探讨了山东大学作为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使命以及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她提出,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是要以学科交叉促科研增量,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科研产出;二是推进本研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改革,夯实“五个导向”的育人理念,构建师生教科研共同体。
在全球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各界积极参与到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来,聚力标准体系建设、深化融合发展,奋力开拓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过去的2023年,学院加快国际化课程群和“中文+”课程群建设,传承“山大基因”,培养国际化大人才,圆满完成“十四五”各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新的一年,学院将肩负起双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张明慧、赵玉洁 图:李静、李依江 审核:矫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