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13日,国际教育学院2023年暑期学校顺利举办。经前期充分论证和统筹安排,学院邀请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名相关领域知名学者,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微专业学生、海外友好学校学生等授课。今年的暑期学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国际化、前沿性、跨学科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遵循“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本届暑期学校共开设3门本科海外师资课程,分别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梁霞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丛铁华教授、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李佳行副教授讲授。三位专家围绕“美国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教学”“数字化环境中语言教学趋势和教学法”等主题,介绍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中文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最新趋势,以及数字技术辅助语言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并从中文学习生态学视角分享了多语空间中的留学经验。课程吸引了来自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生参与学习,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学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多名海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暑期学校,以15场关注前沿、聚焦学术的高质量系列讲座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研究能力。美国国际文教学会创始⼈及执行长黄丽娟、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高默波教授、英国伦敦理启蒙大学张新生教授、英国摄政大学李明芳教授、泰国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陈松松等专家,就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海外中文教学实践、ChatGPT参与语言教学的思考、商务汉语教学等重点热点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香港城市大学李蕙心副教授结合学院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从生理学、声学和心理学层面介绍了汉语语音学研究原理,并通过研究案例讲解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大学余红兵教授带来题为“比较文化研究的进路”的系列讲座,围绕“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化研究”术语的区分、语言中心路径和符号路径理论框架等前沿研究问题进行讲解。研究生暑期学校部分课程同时面向学院第九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100多位营员开放,在延揽优秀生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依托“国际中文教育”微专业建设,学院今年继续与山东大学友好学校日本北海商科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暑期特色学校,面向该校中国语专业40名本科生开设形式多元、富于特色的线上课程,包括汉语口语、经贸汉语、中国文化体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以及“云游齐鲁”实景直播系列文化课等。藉此项目增进国际学生对山东大学的了解,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充分发挥了山东大学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事业中的作用。
作为学校重要通识教育特色平台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依托学校暑期精品课程项目,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诗情与茶味”课程。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与传承齐举”的原则,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诗歌、茶文化为主题,借助实验室、操作台和体验工坊等空间设施,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审美塑造,激发跨学科思维,鼓励文化创新,对新时代新文科实践教育进行有效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学院将暑期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补充,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系列讲座和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凸显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研究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创新形式,精心组织,通过暑期学校塑精品、凝特色、铸品牌,进一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作者:范宇轩 杜岩坤 张辉 刘威童
审核:杜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