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国际教育学院校内外师生即时响应,把握疫情当下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践行契机,共筑“疫情防控”同心圆,拓展“五育并举”新路径。
崇德向善,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月31日16:00,国际教育学院接到志愿服务任务:2小时内协助整理疫情防控腾空楼,供应急医疗服务队入住。全院师生志愿者20余人10分钟内集结完毕,有序投入工作,早于规定时间以净房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保障了医疗队顺利入住。学院186名校内住宿中外学生中有101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宿舍、餐厅、教学楼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留守校园的老师逐一走访学生宿舍慰问在校学生,为同学们送去防疫物资,了解学生诉求,及时解决同学们就医、实习、复试等急难愁盼问题,工作之余全部报名参与校园公共环境的维护工作,校外工作组老师积极申请陪护生病的学生离济返家,与同学们一起共同驻守校园防疫第一线。以德立人,志愿先行,面对“疫情”大考,师生同心书写“国教答卷”。
善学求真,线上教学相互促动保证质量。自3月30日实行线上教学以来,学院教学团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规范线上教学要求,建立共享文档《工作日志》,列明每日重要事项,提醒教师打卡确认,每日汇总当日开设课程及任课教师,落实缺勤学生及原因,每周汇总线上授课情况,综合听课记录反馈内容,上报学院及学校有关部门,精耕细作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学生参加网络授课,以“高出勤率、高出镜率、高互动率”体现良好学习风貌,充分利用教室、图书资料室、教学研讨室等院内空间,做好疫情防护,创造安静学习氛围,高质量完成学习科研任务。开展“阅读与思考”读书分享交流会,搭建第二课堂学术启蒙平台,鼓励同学们广泛涉猎人文典籍,提高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以智慧人,孜孜慎独,以勤勉奋进的学习态度力行“学业为先”。
健体宁心,实施“同心抗疫”运动打卡计划。疫情突如其来,阻挡不了国教学子对运动的热爱。学院组织开展“天天体育日”打卡活动,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疫情期间的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同学们养成日日锻炼好习惯,建议每人每日锻炼一小时,鼓励各班定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体育项目,组建运动打卡圈子,慢跑、丢沙包、跳大绳、踢毽子,夜晚的操场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同学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在团队协作中感受集体的爱与温暖,释放和缓解情绪压力,用运动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以体健人,助力强国,此间少年仍具“青春朝气”。
博文尚雅,推进文化“双创”美育活动。4月2日,第二期“日新之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活动推出“线上”非遗技艺体验,面向学校全体中外学生开启直播讲授。2021年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重点项目成员、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张亦潇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与三位助教同学一起为大家带来一场极具体验感的“缠花”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几缕铜丝细线,缠出朵朵花香,为春日的山大校园增添一抹美育色彩。学院将陆续推出更多线上非遗技艺体验项目,增强文化创新传承能力,激发文化“双创”潜力。策划举办“华彩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公开课,将专业实践融入美育教育,提升同学们的文化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互动式体验教学浸润青年学子文化传承创新之心。以美化人,涵养品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
躬身克勤,丰富校内劳动育人实践项目。征得后勤保障部批准,在校园内开辟“卓耕园”劳动育人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同学们的校内劳动育人实践岗位,指导中外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养护园景,在劳动教育中养成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习得园景设计美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得到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卓耕园”劳动育人实践基地初创团队共有64名志愿者,根据大家的园艺特长分为园艺设计组、文案宣传组、日常养护组、书法绘画组和后勤保障组,协同配合做好“卓耕园”的垦种和养护工作,目前园区内已栽种绣球、玉簪、铃兰、虎耳草、薄荷、雏菊、太阳花、向日葵等多种花卉植物,在同学们每日精心呵护下,均已陆续发芽、抽叶。同学们在整地、育苗、松土、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劳动的美丽和生命的伟大。以劳塑人,卓立勤耕,在花草破土时体验“幸福之本”。
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严格执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力保障特殊时期校内外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的主体诉求,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五育并举”培优项目,实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