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承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十四届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分论坛

发布日期:2021-12-22 点击数: 作者:


1219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十四届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第五分论坛科技创新与国际中文智慧教育于线上顺利举办。分论坛由山东大学承办,设置1组主旨学术报告和4组主题发言,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数版立方教育等高校与企业的22位发言人分享观点、共襄学术、砥砺思想。会议组委会搭建了专门的技术平台,对会议实况进行在线直播,观众达4700余人次。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宁继鸣教授主持主旨学术报告,报告人为北京语言大学张宝林教授、郑艳群教授、姜丽萍教授和北京大学路云副教授。张宝林以“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软件系统的思考”为题,分析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管理系统和检索系统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通过软件研发支持语料库建设本体研究、语言学专业人员与软件技术人员互动、制定软件系统研发标准并形成规范、加强基础研究等建议。郑艳群以“在线外语教育的新发展与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虚拟交流的本质和优势,以北京语言大学与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大学开展虚拟交流中文教学实践为例,展示了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语言学习者个体和班级之间的中文远程协作交流的研究成果。姜丽萍以“面向二语教学的汉语语音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为题,分析了教师在训练声母、韵母、声调或轻声、儿化、变调等情况时的教学需求,提出构建细粒度的汉语拼音知识点资源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资源库的设计理念、建设框架、应用场景。路云以“基于学生反馈的在线中文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为题,介绍了对北京大学“Canvas+”在线中文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12个因素,并特别强调了语言环境营造、朋辈学习互动、发挥学生自学意识、加强合作式学习等的作用。

在以“新技术下的国际中文教学模式”为主题的两组发言中,与会人员围绕信息技术在中文教学中的现状困境与前景、微课录播教学设计与评价、各类长短期线上教学项目的师生互动模式、虚拟学习与课程创新、“中文+”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数字化教材的研发与出版等话题展开报告与讨论。发言人专业背景和实践经历多元,既有一线的中文教师,也有在从事孔子学院工作的国内外管理人员,还有在高校就读的硕博士研究生。从研究对象来看,广泛涉及对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各项教育要素,特别是对低龄化学习者的关注,从研究方法来看,既有关于中文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分析,又有线上课程数据的实证研究。

在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移动终端的开发应用为主题的两组发言中,与会人员围绕智能批改平台等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学习APP和移动终端设备、资源研发与语料库资源库建设、学习者线上学习投入及影响因素、海外出版平台推动中文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等话题展开报告与讨论。有关内容充分考虑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衔接,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师生角色转变的要求。与会人员认为,技术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为国际中文线上教育带来了广阔前景,新冠疫情以来,线上教学软硬件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学习者线上学习行为模式稳定发展,下一步应促进更多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以利于教学研究大循环和中文教师职业发展。

在近六个小时的学术交流中,各位学者专家和一线从业人员结合自身研究、实践与心得体会,贡献出精彩发言,在线听众受益匪浅。本次“科技创新与国际中文智慧教育”论坛通过经验分享、思想碰撞,深刻阐述了大学主体、企业主体、教师主体在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时代命题中的职责与使命。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晓乐教授在主会场闭幕式上做分论坛总结发言。通过对来自15所高校22位发言人论文摘要的高频词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她指出分论坛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学习者线上学习、资源库语料库、互动设计与学习投入、数字资源的紧缺与国别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结合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她提出技术赋能和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所面临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不能回避的课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对多模态线上学习环境的建构值得期待,国际中文教育大数据的采集、汇集和学术呈现是呼之欲出的研究诉求,要实现高质量的国际中文教育须坚持统一标准与分众服务的协调一致,其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将信息能力和媒介素养纳入、嵌入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过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教学社会组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秉承学会由理事办会”“会员办会工作理念,第十四届研讨会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学会钟英华会长任校长的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研讨会设六个分论坛,分别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承办。


/图:王晶心、赵玉洁、王彦伟